公文写作素材驿站

关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工作总结合集

2021-11-27 13:59:48 网站:公文驿站
孩子们沉默不语,不言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不言对生活的苛刻,不言命运的不公,只说着对未来的憧憬,对梦想的追求,他们只说着生活很好,有人关心,有人帮助,或许家中吱呀的老风扇吹不起纸飞机,或许潮湿的墙体糊了一层又一层黄泥,但阳光任然落在家里,落在他们肩膀,落在他们眼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工作总结合集”,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工作总结合集【一】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难以管理的群体,做好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培养工作确实不易,大柏学区中心学校在过去的一学期中就这项工作作了很大的努力。回首走过的路,有一些无奈,但更多的是喜悦,现从三方面对本期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作简单总结。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所有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所有留守儿童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2、绝大部分留守儿童懂得孝敬长辈、感恩父母,在家自觉干家务的在70%以上。

  3、留守儿童的节俭意识普遍增强,在学校的号召下,学生积极储存零用钱。

  4、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高涨,大部分留守学生学习成绩进步显著。

  5、多数留守儿童能积极踊跃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经典诵读、各种讲故事比赛等。

  6、学好样、讲正气、求进步是留守儿童中的主流,一学期来,留守儿童无一例违法违纪现象,大家远离不良习气,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靠前指挥,带头做留守生工作,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具体,有利地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底子清楚,工作起来有的放矢,各班主任负责全面摸查后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确保了工作有对象、有重点、有关键。

  3、教师全员参与,形成合力。我们把全体教师分到各班,分人包干,对口帮护,不留缺口,让每位留守儿童得到关爱。

  4、勤家访、勤沟通,调动家校等方面的积极性。各位老师或上门或电话进行交流,及时反馈信息,做到管理不出现真空。

  5、发动学生互帮互助,每班都为留守生安排一名品学兼优的非留守与之结对,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习惯上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6、开展有益的活动,用活动育人,学校不定期专题召开留守学生大会,校主要领导经常在会上为留守儿童作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报告,使学生感慨良多。各班也常召开留守儿童主题班会,让每位留守生倾诉自己的心声,大家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受到了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

  1、低年级学生年龄太小,做他们的工作,我们缺乏经验。

  2、极少数教师缺乏耐心,工作中有犯冷热毛病的现象。

  3、留守儿童面较大,工作中有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的关爱意思,把关爱留守儿童当作老师们的自觉行动。

  2、加强研究,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寻找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好留守生的管理、培养工作。

  3、规范地操作各项捐赠、资助行动,学校也将尽力筹措资金给予贫困留守生一定的扶持。

  做学生工作难,做留守学生的工作更难,我们在这项工作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我们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百倍的耐心开展好留守儿童的系列工作。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关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工作总结合集【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向前迈进的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儿童一族日益庞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经济相对匮乏的白岩校区来说,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省《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区教育局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和学校关工委等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班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三、主要措施

  1、制定计划,明确责任。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六年级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问题”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关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工作总结合集【三】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近几年来,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学生选配了在职教师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进行心理辅导,让留守学生倾诉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解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同时选配优秀学生和班队干部与留守学生开展生活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品德行为上互相促进,在心灵思想上互相交流,许多学生邀请留守学生到家里做客或共度周末,感受家庭的温馨。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学生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学生开展一至两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节假日期间,组织留守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在学校设置亲情电话,定期让留守学生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在留守儿童之家开展了图书阅览活动,问题娱乐活动等。

  四、加强社会教育与学校、家庭构建教育网络体系。

  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绝对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协调配合。为了优化“留守学生”教育环境,我校坚持以社区教育活动为支撑点,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成一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我校首先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经常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长的监护义务。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教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根本抑制,“留守学生”更是受益匪浅,学科竞赛、体育比赛,收到实效。

  五、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配备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张贴了留守学生之家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家”的基本情况,使活动室充满活力,为留守学生提供了交流活动的场所,使学生感到了“家”的温馨与和谐。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总之,关于“留守学生”的教育,我校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也感到举步维艰,单靠学校的努力,缺少大环境的支持,“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将愈来愈难,现就我们感受较深的几个问题提出与各位教育同仁商讨:

  1、由于“留守学生”人数较多,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帮助、关爱显得力不从心,学校和教师无法替代也替代不了家长和社会去履行本应由家长和社会承担的教育责任。

  2、家庭教育观念错误,有的甚至与学校教育相悖,家长素质亟待提高,有的家长对子女要么溺爱,要么高压,要么放任,要么简单粗暴,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3、工作做得较多,但是不注重资料搜集准备,许多工作做了以后没有及时的整理成资料,这是我们以后必须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关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工作总结合集【四】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打工赚钱,将年迈双亲和幼子留在家中,形成“留守一族”。“留守学生”缺少家庭教育和管理,习惯差、行为差、成绩上不去,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目前,中小学“留守学生”相当普遍,问题也十分复杂,是我校近几年来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重头戏。近年来,针对日益严峻的“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我校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1、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机制

  开学伊始,我校根据实际重新调整此项工作的分工,修改各种制度和措施,在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各个部门具体工作,以制度促管理,9月3日下午第二节课后我们在多媒体教室召开培训会,学校战校长作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不容忽视”专题讲座,会上陈江红作了“如何关爱留守学生”的典型发言,会上还表扬了曾敏等15名“关爱留守学生”的先进教师,并对下一步的工作作了部署,会后我校又与22位班主任签订了防辍控流责任书。

  2、认真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留守学生在我校所占比例较大,但他们并不是集中在学校的一个班或几个班,因而增强了学校班级管理的难度。同时,每个留守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不一样,为了准确地掌握留守学生的真实情况,我校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力,认真摸底调查。通过开学的几个星期我们对各班留守儿童进行了逐一摸底,我校共有留守儿童414人。通过家访、电话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父母的外出动向以及托付于何人何地等情况。同时,要将调查情况,认真分析,分类梳理,详实的掌握留守学生的真实情况,并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3、试行“帮扶”制度。

  即要求每个“留守学生”找一个自己熟悉而又信任的老师委帮扶管理。帮扶老师可以是班主任、任课老师,也可以是职工。建立帮扶关系后,学生每周必须与帮扶老师进行至少一次的思想交流及学习、生活情况汇报,帮扶老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就相当于学生的编外家长。学校每月定期召集帮扶老师、班主任老师交流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每学期末要安排一次帮扶老师与“留守学生”监护人见面会,以加强联系,形成教育活力。

  4、积极开展活动,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

  “留守学生”的管理,最主要的方式是正面教育和侧面诱导。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有利于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本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学生开展一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在“教师节”、“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中,举办“关爱留守学生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为留守学生献爱心”募捐活动、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同时,各班经常开展主题班(队)会;将非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结成对子,进行帮扶;由班主任带领学生,为留守学生过集体生日等。总之,正面教育让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积极地开展各项活动,有利于消除“留守学生”孤单、悲观的阴影,让他们领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关爱之情,使他们愉快生活,安定学习。

  5、严爱结合,疏堵并举。

  加强“留守学生”出入管理,尽可能减少“留守学生”与社会不良现象的接触。加强法纪教育,规范个体行为,聘请相关部门同志来校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和青春期教育,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和生活自理能力。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学生及其家长、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公布校长、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间的联系交流,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畅通亲情沟通渠道。老师与“留守学生”家长或监护进行联系,汇报其子女在校表现,“留守学生”也通过电话与远在异地他乡辛勤务工、经商的父母进行情感交流,让其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6、不断总结经验,长期教育“留守学生”。

  为了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每学期编写“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计划、总结,撰写经验交流文章。同时,认真填好《教育管理日志》,填写好留守学生档案,并积极摸索规律、探讨方法,长期做好“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

  “留守学生”是教育对象的一部分,教育者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习上,营造良好的氛围;生活上,尽力排忧解难;心理上,积极正确引导。促使他们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

关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工作总结合集【五】

  2020年,在市委、市政x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委王铭晖书记“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把关爱留守儿童成长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的指示要求,市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领导小组认真谋划工作思路,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各区县领导小组、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大力开展关爱工作,整合资源、拓展平台、创新措施、亮点频现,在全社会构成了竞相关爱的热潮,实现了对全市23万留守学生(儿童)关爱工作全覆盖,我市留守学生(儿童)关爱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年来,我市留守学生(儿童)关爱工作得到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王剑明等领导肯定性批示5次,宜宾市成功创立“全国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城市”,获评省级留守学生(儿童)关爱工作先进团体3个、先进个人2名,“新建留守学生之家55所”等重点工作首次写入市《政x工作报告》,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中青报、新华社、《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集中报道50余次。

  一、领导重视,“三重保障”确保关爱工作有力推进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及时调整充实了市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领导小组成员,成员单位扩充到14个,年初制发了《关于开展20x年关爱留守学生(儿童)“圆梦”行动的通知》,全年组织召开了2次全市留守学生(儿童)关爱工作联席会,制发了《关于印发〈宜宾市留守学生(儿童)关爱阵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宜宾市“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学生(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等三个规范性工作文件,进一步强化了全市留守学生(儿童)关爱工作的管理、实施和考核,并将省上下达的任务细化分解,协调、明确了各部门承担的主要职责,构成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性工作运行机制。

  (二)落实工作强化人员保障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均明确了负责关爱工作的分管领导及联络员,各县区、乡镇、村社也落实了专人负责关爱工作,由上至下组成了市、县、乡三级人员充实、行动有力的专兼职结合的关爱队伍。在保障专职人员数量的同时保障专职人员素质,针对关爱工作的具体资料,以文件、会议、活动等形式开展专职人员培训,让专职人员在各种学习中不断丰富和积累工作经验,增强从事关爱工作的职责感和使命感。目前,全市已有留守学生(儿童)关爱工作专兼职工作人员1012人,开展关爱工作培训活动20余次,参与培训人员达3000余人。

  (三)明确资金强化经费保障

  经过向省级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为关爱活动顺利开展供给强有力的后勤和经费保障。全市三年内教育投入32亿元广泛开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预计将于20x年底到达寄宿制学校在全市三区八县的全覆盖。按照省委20x年18号文件精神,全年市、县财政保障约400万元用于各级留守学生(儿童)关爱工作经费。目前,部分区县将关爱行动工作经费纳入区财政民生工程项目预算,鼓励基层“以奖代补”大力推进关爱工作,并安排专项资金在年底考核激励先进单位;部分乡镇、街道已建立“关爱基金”保障关爱工作。

  二、强化合作,“三向联动”促进关爱工作有效开展

  (一)强化同级部门“横向联动”

  团委、教育、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督促学校、派出所、司法所各基层部门加强对留守学生(儿童)的监管,深化安全教育,严厉打击侵害留守学生(儿童)的犯罪行为。司法系统受理调解留守学生(儿童)案件7起,开展法制教育和心理辅导14000余次。教育部门开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今年已完成147个项目目标任务,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食堂建设工作达31910平方、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54714人。农工委争取上级资金590万,解决了86个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困难问题。公安部门排查学校内部安全隐患550处、排查重点人员599人(其中重性精神病人380人),化解涉校纠纷15起,及时制止可能伤害学生幼儿案事件苗头27起,妥善处置因涉校矛盾纠纷引发的不稳定事端38起。团委、关工委联合开展关爱留守学生“亲情大讲堂”专题讲座800余场,覆盖18、16人(次)宣传家庭教育和养育知识。卫生、文化等部门,联合开展为留守学生(儿童)开展“送亲情、送电影、送医疗、送关爱”等活动,总覆盖人数30余万人次。人社系统监察2300余户用人单位,查处4件使用童工案件,罚款2、6万元。

  (二)强化对上对下“纵向联动”

  对上进取协调,团委、妇联、教育等部门进取向对应的省级部门争取专项资金300余万元,深入开展关爱工作;对下严格督促,各区县关爱行动领导小组在完成关爱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拓展和延伸关爱体系,努力让关爱活动覆盖到更多需要帮忙的孩子。翠屏区起草了《关于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面推进“温馨小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将留守学生活动阵地纳入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分类打造留守学生之家、阳光少年之家、乡村少年宫、翠屏共青农业实践园、温馨小屋等活动阵地,覆盖全区14个乡镇、2个郊区街道;坚持“一个关爱阵地一支志愿队伍”,实现每个活动阵地及每所乡村学校都有志愿者常年服务。筠连县专门为留守学生开通入学“绿色通道”,筠连中学、胜利街小学连续三年开办“留守学生助学班”帮忙千名留守学生完成学业。

  (三)强化整合资源“多向联动”

  公安、教育部门联合开展法制副校长(民警)工作,投入各类警力深入学校、周边社区开展宣传、提高师生防范意识和技巧。文化、广电、团委、礼貌办、关工委等部门出动执法人员6400余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14000余家次,检查网吧4800余家次、取缔黑网吧54户,查缴非法出版物7万余盘(册)。团委、妇联和关工委等部门,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广泛征集3562名爱心人士担任“爱心妈妈”、“代理家长”,共建家长学校129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家长学校2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1298个)。江安县开展“青春与法同行”系列活动,及时调整充实了71名农村学校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开办了法制教育课堂,开通了儿童维权热线,开展了中小学校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并联合县法院成立了首个“留守儿童维权合议庭”。高县组织青年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编导关爱留守学生情景剧《爱的呼唤》,编写印制了图文并茂、未成年人喜爱的女孩自护教育手册《女孩悄悄话》4万册,免费发放到全县14岁以下女童手中,加大对留守女孩的自护教育。翠屏区创新开展“适宜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案件”工作,把留守孩子作为重点,在切实保障涉案未成年人诉讼权利同时有效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20x年适宜成年人参与案件8起,帮忙2

  名涉案留守孩子减轻处罚。

  三、深化载体,“三个品牌”推进关爱工作落到实处

  (一)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儿童)“圆梦行动”

  经过结对帮扶、心愿认领等方式,全市已有1、8万余名爱心志愿者与留守学生(儿童)结成了救助帮扶对子,参与志愿者达2万余人次;各级团组织募集资金340万元,累计实现留守学生(儿童)心愿1、7万个;开通127部亲情视频热线电话,接听、拨打电话3万余次。组织城镇少先队员与留守学生(儿童)以环境保护、公益服务、科技创新、实践体验、体育锻炼等为主要资料进取开展结对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少年共同健康成长。目前全市有3600名城乡少年结成了爱心互助小伙伴。翠屏区投资27万元在全区40所农村学校的留守学生之家安装240部座机电话,开通留守学生(儿童)“亲情家园”,帮忙留守学生(儿童)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视频通话,为留守学生圆了与父母的通话梦。筠连县募集资金17万元,专项用于留守学生“暖冬”行动。

  (二)深入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留守学生(儿童)之家”和“欢乐学校”志愿服务暑期支教活动

  礼貌办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加快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工作,市财政以奖代补加大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自建项目力度,每个自建项目市财政以奖代补5万元,今年全市总计建120个乡村学校少年宫、覆盖率达72%(其中自建项目达86个),共计以奖代补430万元,新建成未成年人公益性上网场所15个。团委、妇联系统加快推进“留守学生之家”、“留守学生(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整合资金100余万元,在留守学生(儿童)较集中的乡镇新建留守学生之家55所、留守学生(儿童)之家30所。同时,在7、8月组织来自北京、上海、山东、安徽、湖南、成都等省内外的'“欢乐学校”志愿者,组建18支关爱志愿服务队分赴各区县的“乡村学校少年宫”、“留守学生之家”开展暑期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支教活动,为3万余名留守学生送去欢乐和温暖。

  (三)深入开展“留守学生双星”推选表彰活动

  9月份启动宜宾市留守学生(儿童)“自强之星”、“关爱之星”和优秀关爱阵地推选活动,经过民主推荐和认真评审,推选出王羽川等10名“自强之星”、何松等10名“关爱之星”、翠屏区李庄镇留守学生(儿童)之家等11个“优秀关爱阵地”;涂旭莲等27名“自强之星”提名奖,唐友余等17名“关爱之星”提名奖。经过活动大力宣传获奖者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激励更多的留守学生勤奋学习、欢乐生活、自强不息、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鼓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的行列中,倡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强化宣传,多方媒介营造关爱工作良好氛围

  (一)强化内部宣传平台

  以简报、网站、报刊、杂志、电视、电台、手机等多种载体,及时发布各种留守学生(儿童)关爱活动的工作动态,构成上下关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目前,已累计编发各种信息和简报100余期。在12月底召开的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关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江安县团委代表四川共青团系统在全省做交流发言,受到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的高度肯定。

  (二)拓展外部宣传媒介

  进取协调各级外宣媒体,大力拓展宣传渠道,构成更新及时、反馈良好的舆论氛围,全面做好留守学生(儿童)关爱活动的宣传引导,逐步扩大其影响力和关注度。目前,全市各级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领导小组已分别在新x网、中青网、四川青年网、宜宾青年网、宜宾电视台、宜宾广播电视台、宜宾日报、宜宾晚报、宜宾新闻网、华西都市报等各种媒体发布信息350余条。9月初,市关爱行动领导小组又推出了留守学生自强典型和关爱典型——筠连县带妈妈上学的高三女生李秋和江安县怡乐镇村小患癌教师黄传伟8年坚持教学,关爱留守学生,期望经过典型带动的作用,呼吁社会各界进取投身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在我市留守学生(儿童)关爱典型的宣传报道上进行了专题批示,要求要加大宣传。

关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工作总结合集【六】

  当前全国上下都积极投身到市场经济大潮中,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由于种种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以教育担责,以关工委为主关爱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在我校各个班级对“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关工委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内、班级内、社会上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各学校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元旦”演出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学校教师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关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工作总结合集【七】

  在这个炎热的七月,我参加了淮海工学院“携手明天,共享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团赴灌云县下车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8日至7月15日的八天时间内,我跟随志愿服务团为留守儿童送去了温暖与慰问,宣传了上海世博知识、地震避险知识等。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游戏、课业辅导、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尊重了他们的人格。与孩子们的接触与交流,丰富多采的活动内容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更加理解了“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含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验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感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绚丽的舞台,也是一次让大学生能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绝好机会。就从我们这次深入下车乡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来说,了解到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时常想念他们的爸爸妈妈,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阵心痛。但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努力学习,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高兴。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更好的掌握知识;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才能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将来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关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工作总结合集【八】

  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 指导思想

  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落实_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 活动内容

  (一)目标任务 针对我班30多名留守儿童得不到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加之农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担负起教育辅导孩子的责任,他们的生活习惯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绩明显下降.如何确保留守儿童不失学、不违法犯罪,同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安心挣钱,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

  (二)工作内容 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多数农村农民外出赚钱,解决了贫困问题,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在建立和谐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困惑,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大事。

  1、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能力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差距。据调查,凡外出务工的夫妇家庭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很少,更谈不上给儿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识上的辅导 。

  2、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妇联、团委、镇政府是社会群团组织,我们组织这一次活动,意在呼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以便影响本地区不在利用游戏厅、网吧、舞厅来坑害未成年人.特别是要与学校加强协作,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个人兴趣和专长,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单亲儿童茁壮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的牵手扶助体系,确保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落实到位。针对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行为习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落实扶助措施,每个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其在外务工父母反馈,使我们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4、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三、 活动要求及措施

  凡牵手扶助联系留守儿童从初一开始,直至18岁之前,重点是初中阶段。联系要求:定期到学校、家庭了解留守儿童阶段性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校内外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定期与联系的儿童父母交换意见,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化教育网络,确保儿童成人成才。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牵手扶助人员,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使外出务工的家庭夫妇安下心在外赚钱,让留守儿童在“三位一体”化的牵手活动中健康成长,让家庭成员实实在在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群众团体组织力量的作用。同时也是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三农”大局的意识。

  四、活动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 4月上旬

  2、征求意见阶段 4月下旬

  3、召开座谈会 5月中旬

  4、拟定活动方案 5月下旬

  5、实施活动计划 6月

  五、活动的效果

  群团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凝聚广大群众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要使广大群众认清形势,正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更多的农村家庭积极投身到富民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大潮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奋斗。

以下是与关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工作总结合集相关的文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优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