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素材驿站

精编党员个人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与感悟八篇

2021-11-27 14:20:52 网站:公文驿站
毫无疑问,“四个全面”的核心是在“全面”二字,它是不分地域、群体、层级和民族的,它加强了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等治国理政重要方略的力度和强度,表明全党全国人民在新起点上开创一个全新格局的战略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编党员个人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与感悟八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精编党员个人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与感悟八篇【一】

  春天的脚步,奏响催人奋行的乐章。今天,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大幕。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齐聚北京共议国是,光荣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时光在回溯中尤显不凡。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这一年,无论是开展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还是修订环境保护法、预算法、行政诉讼法等重要法律,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无论是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等重大法律问题作出决定,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还是抓住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加强预决算监督、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问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得到切实增强。作为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刚刚度过60岁生日的全国人大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垒筑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个全面”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擘画出清晰路线图。协调推进这一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独特、不可替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治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键一环,始终需要人大在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上接力爬坡。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形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统一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始终需要人大在科学立法、执法司法监督和民主发展等方面久久为功。全面从严治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固本强基,始终需要人大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波澜壮阔的“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为人大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优势、激发创新活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舞台。

  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加速提升人大履职能力,正逢其时。坚持立法先行,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为依法治国提供必要前提。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和“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对有效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至关重要。深化和拓展代表工作,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关键所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以人民之心为心,让人民对改革积淀更多获得感,使法治明灯在人民心中闪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任重道远、使命崇高。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国人大代表尽心履职,集睿智之言、纳务实之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一定能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历史新征途中,为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汇聚磅礴力量。

精编党员个人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与感悟八篇【二】

  春节假期刚过,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重磅推出评论员文章,标题为《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篇幅超过常规达到2000字,《新闻联播》头条摘播700余字,新华社播发通稿、各地党报同时刊发,可见其分量之重、意义之大,值得关注。下面,我来谈一谈学习习四个全面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

  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强调,让“四个全面”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提法”。“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的本质——宏大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的提出——主动的战略选择。四次引人关注的活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到广东考察工作、纪念“八二宪法”颁行、制定“八项规定”。这四次活动,无疑正对应着“四个全面”。可见,运筹帷幄,从履新之际就已开始。从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几次重大会议,正构成“四个全面”形成的路线图: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到去年12月,“四个全面”的提法第一次公之于众,这一战略布局已然是“集其大成”。

  “四个全面”的意义——立足现实的战略抓手。“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四个全面”,正是在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从现实看,“四个全面”正是治国理政的“总纲”。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的哲学——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四个全面”的内容,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四个全面”的提法,“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中央国家机关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始终把从严治党摆在突出位置,强化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为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并重,加强考核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理论是时代精神的提炼与升华,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政治上成熟的标志,理论修养是领导素质的灵魂。青年领导干部素质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未来。重视和加强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不断提高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是增强团结、提高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广大青年干部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养成宽阔的胸襟和眼界、高尚的思想情趣、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同时,还要注意学习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历史的和现实的领导工作经验,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

  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需要高素质的青年领导干部,高素质的青年领导干部更需要新的理论来武装。领导干部只有重视学习、敏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两个一百年”目标顺利实现的领导者。这是学习习四个全面后的心得体会,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精编党员个人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与感悟八篇【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下是应届毕业生学习网为您准备的一些关于四个全面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供参考阅读。

  一种理论,总是来源于实践,成长于实践,并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

  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人民群众有了新期待,不少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这样的历史节点,我们迫切需要拿出一整套有机联系和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来不断提高我们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四个全面",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意蕴深邃思想理论的提出,是对党治国理政方略的继承完善和发展创新,它深刻反映了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集中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期待,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成为我们在新时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这"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它有效地破解了当前我们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时代难题,彰显了"四个全面"这一思想武器的巨大威力。

  围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中央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近段时间以来,一个个重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点改革举措陆续推出,新一轮改革大潮磅礴起势、强力推进;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改革带来新的趋势和动态,突破了既有法治治理的框架,人们呼唤法治,在每一个案件中不断感受到公平正义;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向"四风"问题开刀,极大提振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三步走"规划的总目标,代表了中国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改革,无疑就是我们通往安定和谐小康生活的"必由之路";法治,就像这条广阔道路上铺就的一条"铁轨",其上运行着承载13亿中国人民的"高铁";中国x,就是带领这趟列车高速运行的"火车头"。确保这趟高铁能够稳健、快速抵达目的地,就需要道路平坦,也就是说改革必须于法有据;轨道不能偏离,也就是说深化改革要贯穿依法治国的全过程;方向要正确,也就是说从严治党既要体现深化改革的要求,又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这三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共同构成了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三驾马车"。

  "四个全面"是执政目标、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有机统一,这四个方面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变得更加清晰,它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为紧密、历史与现实的交集更显悠扬。这四个"全面",如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棋盘"上的战略"四着",着着都下得好、下到位,就能互为犄角、满盘皆活。深入学习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真正掌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方x,就能指引党和国家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披荆斩棘、大步前行。

  九鼎生辉昌华夏,三阳开泰奋炎黄"。中国x这个有着8600余万党员的先进集体,正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期冀,在中国这个正在快速崛起的古老东方国度里,牢牢依靠"四个全面"这一锐利思想武器,主题突出、渐次铺开,稳健破解一个又一个的时代难题,从容铺就民族复兴的盛世画卷,在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征程中阔步迈向。

精编党员个人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与感悟八篇【四】

  ——“四个全面”引领城市更美好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无疑成为了热门词汇。

  如果说“四个全面”的提出为中国改革设定了清晰的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那么,“四个全面”同样是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发展的指路牌,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让城市更美好,必须让城市居民真正实现小康。城市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细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市的小康要走在前面。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刚刚过去的20年,中国城市化狂飙突进,从1978年的18%猛增至53%。一个数千年的农业大国,从此步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历史阶段。但成长的阵痛随之而来,交通拥堵、雾霾围城、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等城市顽疾困扰着每一个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就在几天前,甘肃省兰州市又爆出了饮用水危机。可见,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现实问题。城市的小康不仅应该体现在城市居民的收入上,更要体现在城市人的幸福感上,而所谓的幸福感,一定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即晴朗的天空、干净的饮用水。有人说,环境问题是实现小康社会的瓶颈,那么它更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啃的“硬骨头”,因此,把城市建设好,解决城市居民当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

  让城市更美好,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智慧城市。一直以来,城市问题涉及许多部门,多头管理、多部门管理是很多城市面临的困难。同时,城市管理的模式较为粗放,城市管理资源难以实现有效整合,群众的满意程度较低。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在城市管理模式上下功夫,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地建立适应城市发展的新机制,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城市间联合处理问题的体制机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展智慧城市。构建智慧城市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完善城市的运行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现对城市各种资源和设施的智能化管理。

  让城市更美好,就要用好法律这把利刃,依法制定城市管理章程,学会用法律手段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加强城市法制管理 ,是国家法制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依法治国”的重点。法制是克服城市管理执法随意性的重要手段。目前的城市管理中随意执法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法制手段来规范、制约和调整。如今,一些城市为了应对雾霾,迫于无奈出台了“限号”、“限行”令。虽说这些手段的确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毕竟是权宜之策。百姓购车,交了车船税,就应该有驾车上路的权利。这样的行政手段先天在法律基础上站不住脚。更何况,有时强行的制止和限制甚至还会引起公众的反感,起到反作用。另一方面,一些按照国家立法程序编制的城市规划,却在执行过程中被随意扭曲篡改,甚至束之高阁,已经成了许多城市的通病。有法不依、无法可依,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管理的绊脚石。因此,提高城市法制管理的水平 ,才是城市走向现代化管理的大势所趋,才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条件。

  让城市更美好,需要地方的管理者合理看待手中的权力,尽职尽责,心系民生。有人说,如今的城镇化是政府全面主导的城镇化,助长了政府长官意志,一家独大的政府控制着资源的分配权力。于是,一小部分人有了配置资源的权利。俗话说,有权利的地方,就可能存在腐败。在很多人看来,基层调动和协调的资源和利益越多,腐败的土壤也就变得愈发深厚。旧城改造征迁环节猫腻多、工程建设领域油水多、基层与民争利情况多、规划环评审批门道多……如今,城镇化这块巨大的经济蛋糕滋生的腐败问题日渐凸显,已经成为腐败现象的高发区与大案要案的集结地,极具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危害性。因此,要想让城镇化健康有序地开展,就要加强对地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加强案件查处强度,提高腐败行为的机会成本。同时,加强社会监督,提升公众意识,构建多位一体的监管体系,这样才不会让城镇化成为腐败窝案的多发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向新型城镇化建设转型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唯有此,真正的小康社会才不只是愿景,更美好的城市才能真正来到我们身边。

精编党员个人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与感悟八篇【五】

  春天的脚步,奏响催人奋行的乐章。今天,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大幕。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齐聚北京共议国是,光荣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时光在回溯中尤显不凡。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本届全国人大在以X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各方面工作成效显著。

  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这一年,无论是开展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还是修订环境保护法、预算法、行政诉讼法等重要法律,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无论是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等重大法律问题作出决定,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还是抓住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加强预决算监督、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问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得到切实增强。作为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刚刚度过60岁生日的全国人大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垒筑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个全面”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擘画出清晰路线图。协调推进这一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独特、不可替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治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键一环,始终需要人大在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上接力爬坡。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形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统一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始终需要人大在科学立法、执法司法监督和民主发展等方面久久为功。全面从严治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固本强基,始终需要人大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波澜壮阔的“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为人大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优势、激发创新活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舞台。

  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加速提升人大履职能力,正逢其时。坚持立法先行,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为依法治国提供必要前提。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和“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对有效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至关重要。深化和拓展代表工作,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关键所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以人民之心为心,让人民对改革积淀更多获得感,使法治明灯在人民心中闪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任重道远、使命崇高。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国人大代表尽心履职,集睿智之言、纳务实之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一定能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历史新征途中,为成就

精编党员个人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与感悟八篇【六】

  精神文明创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蓬勃兴起,群众基础深、社会影响广,为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沿着党的确立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精神文明创建必须把握新的历史方位、适应新的战略布局,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着力提高认识,认清精神文明创建新形势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体现了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韬略,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新遵循。它要求我们从更高站位、以多维视角审视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从国际视野看。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借重中国。但西方敌对势力也始终把我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千方百计进行西化分化、干扰遏制,竭力抹黑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国家的精神独立性,凝聚起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看。我们确立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短短6年时间,我们必须既推动经济健康增长、又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既使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又让精神定力更加牢固,实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精编党员个人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与感悟八篇【七】

  两年多来,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四个全面”这个新提法、新概念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议。宣传思想战线,要顺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扎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为“四个全面”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最根本的是以“四个全面”为统领凝聚思想共识。要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学习宣传习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的重要论述。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四个全面”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其内在联系和精神实质。诚如刘云山同志所言:“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是注重‘全面’,要害是抓好‘统筹’。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列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发的列车,那么改革就是‘发动机’,法治就是‘稳压器’,党的领导就是‘火车头’。‘四个全面’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学而信,就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学而用,就要坚持问题导向,用其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学而行,就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推动事业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宣传思想工作服务大局,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宣传阐释、营造良好氛围,推动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注重典型引领、注重以文化人、注重制度规范,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作家艺术家更好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创作更多充满真情、打动人心的文艺作品,尤其要提高作品质量、讲求社会效益,防止唯票房、唯收视率、唯点击量。要着眼提升文化软实力,主动精彩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化提质增效,努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切实掌握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各级党委要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履行好把握正确方向、部署指导工作、加强督促检查、抓好队伍建设等责任;党委书记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履职尽责;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把应尽的责任细化、实化、具体化。

精编党员个人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与感悟八篇【八】

  春节假期刚过,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重磅推出评论员文章,标题为《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篇幅超过常规达到2000字,《新闻联播》头条摘播700余字,新华社播发通稿、各地党报同时刊发,可见其分量之重、意义之大,值得关注。

  习近平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强调,让“四个全面”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提法”。“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的本质——宏大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的提出——主动的战略选择。习近平四次引人关注的活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到广东考察工作、纪念“八二宪法”颁行、制定“八项规定”。这四次活动,无疑正对应着“四个全面”。可见,运筹帷幄,从履新之际就已开始。从十八大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几次重大会议,正构成“四个全面”形成的路线图: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到去年12月,“四个全面”的提法第一次公之于众,这一战略布局已然是“集其大成”。

  “四个全面”的意义——立足现实的战略抓手。“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四个全面”,正是在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从现实看,“四个全面”正是治国理政的“总纲”。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的哲学——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四个全面”的内容,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四个全面”的提法,“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中央国家机关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始终把从严治党摆在突出位置,强化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为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并重,加强考核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理论是时代精神的提炼与升华,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政治上成熟的标志,理论修养是领导素质的灵魂。青年领导干部素质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未来。重视和加强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不断提高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是增强团结、提高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广大青年干部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养成宽阔的胸襟和眼界、高尚的思想情趣、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同时,还要注意学习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历史的和现实的领导工作经验,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

  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需要高素质的青年领导干部,高素质的青年领导干部更需要新的理论来武装。领导干部只有重视学习、敏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两个一百年”目标顺利实现的领导者。

以下是与精编党员个人学习四个全面心得体会与感悟八篇相关的文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优质专题